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关于耀世娱乐 > 65年取消军衔制,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总理连连摇头,彭总黯然神伤

关于耀世娱乐

65年取消军衔制,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总理连连摇头,彭总黯然神伤

2024-07-22 04:23    点击次数:58

1965年5月22日,全国三届人大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

从这一年的6月1日起生效,我国军队实行了10年的军衔制就此结束。

取消军衔制无疑是一项极具魄力的举动,而且这一举措也并非所有人都支持,彭德怀元帅得知消息后黯然神伤;连一向温和的周总理都连连摇头,觉得不妥。

促使中央推行这一举措的原因是什么呢?彭老总和周总理又为何担忧呢?

这一切,还要从建国后军衔制的确立说起……

建国初期的军衔制度

中国成立后不久,人民解放军即着手准备实施军衔制。

要理解军衔制,首先要了解军衔制的核心内容:军衔等级设置。

军衔等级设置的不同,是各国军衔制度的根本区别。

当时国内解放战争刚刚结束,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军队规模大,级别多,干部数量多,且军衔等级设置没有明确的规定。

因此,确定军衔等级设置,就成为实施军衔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内容。

从1952年2月到1955年,总干部部前后向中央军委提出了好几套方案,参考苏联顾问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形成首次军衔制的军衔等级设置格局。

本次实行的军衔制属于典型的“东方型”军衔,与苏联类似,即设大将、大尉而不设准将,这也是其与“西方型”军衔的主要区别。

1955年9月,解放军进行了大授衔。解放军诞生了以朱德为首的十大元帅,以粟裕为首的十大将军,以萧克为首的55名上将,还有175名中将、800名少将。

其中,大元帅一职本该由毛泽东担任,但是他本人坚决拒绝。

“这个军衔是封建的东西,但我们现在还需要用,对外还要用。”

当时的毛主席说了这样一番话,这或许也预示了为什么十年后的他会赞同取消军衔制的举措。

由于毛泽东的谢绝,大元帅一职空缺下来,我们所熟悉的十大元帅,他们的职位实际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而非大元帅。

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军衔制正式实行,一直延续了10年。

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度时止,共授予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

这些人就是人们所说的“开国将帅”。

回头细看,首次军衔制其实存在很多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军官军衔普遍定得偏低。

其实这也是参考了总干部部苏联顾问的建议,根据苏联的经验,在首次授衔时,军衔应尽量压低,评衔时标准十分严苛,几乎每级军官都压低了一两级。

直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这种军衔设置偏低的现象都有增无减。

此外还有军衔晋升不正常;军衔在承担军人待遇方面作用不大;对女干部授衔的规定偏于严苛;军衔的种类和称谓比较繁杂,分类过于机械,也不完整,规定过于繁琐等等问题。

诚然,共和国的首次军衔制并不完美。

但其实早在1952 年 11 月 ,总干部部长彭德怀就明确指出: “实行军衔制度我们尚无经验,主要是根据苏联顾问介绍的经验及所提方案并结合中国情况进行研究。”

这似乎可以视为所有国家军衔制度的通病,毕竟军衔等级设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多方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

可是,光凭这些问题并不足以让中央直接取消军衔制。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举措呢?

取消军衔制的内外因素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渐加剧。

苏联陷入修正主义陷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原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开始自我检讨与反省,推行一系列举措“反修防修”。

加之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林彪大搞“突出政治”,陆续提出并推行一套极“左”的东西,给军队正规化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苏联的错误道路也让原本参考苏联而诞生的“军衔制”蒙上了一层“修正主义”的阴影。

而受时代影响,我军的许多高级将领对于军衔制度本就存在偏见与误解。

例如靠着两把菜刀起家干革命的贺龙将军。

一贯讲求艰苦朴素的他对解放军优良传统和浴血奋战历程,有着朴素而深厚的阶级感情,而对仿照苏联军队和西方军队搞正规化建设,思想上有所保留。

加上对“反修防修”理解的偏差,更使得他对于军衔制的弊端看得过于严重。

“是不是连军衔一齐取消算了?”

1964年8月,贺龙、罗瑞卿二人来到北戴河向毛主席汇报军队高级干部减薪问题。就在探讨时,贺龙提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建议。毛主席也表示赞同。

回到北京后,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打电话给林彪秘书,请他就取消军衔制问题

向林彪报告,并请林彪指示。

罗瑞卿几次催问,林彪那里都没有回话。

他只好硬着头皮请林彪秘书再去请示,并对林彪秘书说:“如果林总没有指示,我们不好执

行。”

“林总同意。”

两天后,林彪秘书回了电话。

当然,对于取消军衔,林彪是赞成的,他的拖延其实是觉得贺龙、罗瑞卿二人越过自己请示毛主席,是对自己的“冒犯”。

1965年1月12日,中央军委向毛泽东并中共中央正式提交《关于取消军衔制度的请示》。

《请示》 中说:“军衔制度是一种资产阶级法权,与我人民军队的本质不相适应。九年来

实践证明,这一制度不符合我军的优良传统,等级表面化,助长了干部的等级观念和名位思想,不利于我军的革命化建设,不利于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和军民之间的团结。”

当月,毛泽东在这份《请示》上批示:“同意”。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根据国务院提议通过《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同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发布主席令,予以公布。

这就是解放军首次军衔制取消的全过程。

可以说,内外的双重压力,促成了这个政策的最终实施。

想要保持无产阶级革命的纯洁性,让军队不被腐蚀,这样的初衷无疑是好的。

然而,放眼全球,军衔制是世界各国军队普遍实行、行之有效的制度。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要纠正和改良军衔制,完全废除不外乎是另一种极端主义。

军衔制恢复与周、彭二人的遗憾

面对取消军衔制这样的措施,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满意。除了普通的军队成员外,还有两个人也十分不赞成。

周恩来总理和彭德怀元帅。

在周总理看来,废除军衔制是十分遗憾的事情。可是考虑到我国当时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周总理也不得不同意取消这一制度。

而戎马一生的彭元帅则深刻认识到军衔制对于调动军队积极性的重要作用。

可惜,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林彪被任命为国防部部长,取代彭德怀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从此,彭元帅便远离了政治中心。

在得知中央要取消军衔制时,他只能独自一人黯然伤神。

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取消军衔制的弊端在还击作战中集中显现出来,全军上下开始对军衔制给予重新认识。

1979 年 3 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刚刚结束,根据徐帅指示就恢复军衔制这一议题进行调研的 《情况简报》完成。

“还击作战时,年轻的不会指挥就看胡子长的、肚子大的。两个团两个师在一块,究竟谁指挥谁?有个军衔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1979 年 9 月 27 日,军委秘书长耿飚在全军干部部长会议上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1982 年初,中央军委常务会议正式作出“恢复军衔制”的决定。

但是,当时的军队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规模太大,官兵比例不合理、领导班子臃肿、干部老龄化等。

因而,军衔制无法立即实施。

直到1986年,百万大裁军之后,中央军委召开常务委员会议研究了“恢复军衔制度”问题。

至1988年8月底,全军完成了军衔制度的动员教育、军衔鉴定和军衔评定工作。

新军衔制与 1955 年实行的军衔制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军衔等级的设置不同。新军衔制不设元帅、大将和大尉,而以一级上将为最高军衔。

作出这样的简化,既是基于当时人民解放军现实状况的考虑,也是充分吸收、借鉴1955年首次军衔制和外军军官军衔制度的经验与通行做法的结果。

由此可见,1955年的军衔制虽然只实行了十年,依旧对新军衔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88 年 9 月 14 日,新军衔制后的首次授衔仪式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

唯一遗憾的是,此时周总理和彭元帅皆已逝世,他们二人没能看到军衔制的重新实施。



Powered by 耀世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